曹春,男,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方法学及技术平台,致力于研究面向Internet的新型软件技术,围绕网构软件这一主题重点研究软件动态更新技术、移动应用测试技术、云计算平台技术等。在IEEE TSE、IST、JS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刊物和FSE、ICSE、ASE、ICSME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多项科研任务,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为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快速转型和技术升级做出贡献。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八完成人),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十完成人)。
2021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

李戈,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兼任CCF软件工程专委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程序理解与程序自动生成,曾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从事深度学习方面的合作研究(任职访问副教授)。近年来聚焦于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程序语言处理技术,在程序代码理解、代码自动生成、代码特征提取等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在NIPS、AAAI、IJCAI、ACL、ICSE、ASE、ICPC、ACM TOSEM、EMSE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研发的成果aiXcoder应用于航天重大工程,并为软件企业以及开源社区的软件开发人员等提供服务。获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完成人)、和CCF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2021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

杨珉,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网络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聚焦于系统安全攻防技术研究,在恶意代码分析、漏洞检测和智能系统安全等方面取得进展。有关发现得到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批示,累计发表网络安全四大顶尖会议论文20余篇,研制的特种工具在相关部门的多项工作中做出了贡献,技术成果还在华为、百度、支付宝、奇安信等企业得到应用。指导的安全战队“复旦白泽”在国内外安全竞赛中屡获佳绩,为行业输送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2021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

靳小龙,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领域为知识工程和社会计算,在大规模知识图谱构建、事件知识获取与演化分析、多粒度文本情感分析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在含IEEE TKDE、IEEE/ACM TASLP、IEEE TWC、IEEE TPDS等,和IJCAI、AAAI、WWW、ACL等在内的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0篇,Google Scholar引用近5000次,单篇最高引用749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获IEEE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的Outstanding Leadership Award(2012年)、Elsevier Top Cited Articles Award(2019年),并多次获国内外知名会议的最佳论文奖。
2021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