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男,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高性能数据计算系统,在高可扩展高可靠数据存储技术、数据与计算的体系结构适配技术、高性能图数据计算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成果。受邀担任计算机系统领域著名国际会议OSDI、EuroSys、Middleware、ICDCS、IPDPS等的程序委员会委员。研究的成果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安全区域的单一地址空间Occlum已经用于蚂蚁金服的安全计算产品SOFAEnclave;云存储的数据共享机制广泛应用于众多企事业单位;基于大规模纠删码的高可靠存储系统由同方公司进行产业化推广;图模型上的高效能数据计算方法已经实际应用于腾讯的图计算系统Plato。近年来发表在CCF A类期刊如IEEE TPDS、IEEE ToC,ACM ToS以及著名国际会议(OSDI / SOSP / ASPLOS / ATC / HPCA / VLDB / EuroSYS / ATC / ICS / HPDC)论文20余篇。实现了国内高校师生OSDI论文零的突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2020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

谭郁松,男,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国产基础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操作系统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软件研制,先后主持多项核高基重大专项、973、NSFC 重点项目等课题,为国产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通用操作系统方面主要突破了高可用、虚拟化以及应用兼容等关键技术;云操作系统方面主要突破了超大规模海量资源管理和调度、国产处理器平台高效虚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注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成果在国家重要信息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带领团队积极做出开源社区贡献,在OpenStack开源社区贡献居国内领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五)、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2020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

朱燕民,男,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智能感知系统、感知数据挖掘、群智感知、车辆自组织网络等。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等重要期刊及IEEE INFOCOM、ACM KDD、ACM MobiSys等重要国际会议。其发表的论文被引用5000余次(根据Google Scholar检索)。担任IEEE ICPADS 2014、COLLABORATECOM 2015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入选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浦江人才、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等。
2020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

王莉莉,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一系列面向虚拟现实应用的高效逼真绘制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虚拟现实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国际期刊IEEE TVCG,CGF等和国际会议IEEE VR,IEEE ISMAR,ACM VRST, ACM I3D等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获得授权12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总装预研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重点研发项目课题等科研项目。200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任 ACM VRST 2015、 IEEE VR 2021、China VR 2020 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2020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